美术学院始建于1988年。现有教职工62人,副高级以上职称21人。专任教师均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博士、在读博士8人。现有在校本科生977人,在校硕士生35人。
学院现有美术学(师范)、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动画、服装与服饰6个本科招生专业;有学科教育(美术)、舞台美术设计(戏曲)两个硕士点;设有国画、油画、美术学基础、教师教育、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与产品、动画7个教研室。拥有专业图书资料2万余册、学术期刊百余种。
美术学院高度重视教学与科研,常年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院进行交流、指导,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稳步提升。近年来,获国家艺术基金创作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0余项,获省社科奖等省部级教科研奖项10多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200多篇,出版画册、专著20多部,获得国家专利50余项,师生在国家级、省级画展中获奖200多人次。
学院教师创作成果丰富,王经杭老师作品《情暖返乡路》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凌晓星老师的国画《如诉》《惊蛰》先后获全国画展银奖;司杰老师多次在全国各地举办个人作品展览,作品多次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展览;胡小兵老师的作品入选中国美协陶瓷绘画展览;陈小克老师作品入选中国美协版画作品展;高俊松老师的作品入选南京国际美术展并获得“最受观众欢迎奖”;向虎老师的油画作品在安徽省美协展览中获得银奖;朱佩佩、陈云云、毛燕娟等青年教师作品多次参加省级各类设计大展并获奖等。
美术学院长期大力推进“四成”教育和“三修”工程,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开展专业创作,近三年来学生作品50余次入选国家和省市专业展赛,在其它各类学科专业竞赛中获省级及以上奖项年均100人次以上。学生特色活动——墙绘工作室和学生作品义卖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大学生积极奉献的精神和服务社会的意识,得到校内师生社会的广泛认可。建院以来,为社会输送4000余名美术学、艺术设计、动画专业人才,一大批校友成为创业模范、美术教育骨干、知名画家和设计师。
立足新起点,瞄准新目标,奋斗新时代,美院人将继续发扬敢闯敢拼的拼搏精神,继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本科教育为重点,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不断谱写学院发展的新篇章。
美术学(师范)专业
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扣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立足皖西南和大别山区域,服务安徽省及周边地区,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师德师风优良,学科素养良好,专业基础扎实,艺术实践能力良好,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较强,能够胜任中学美术教学、教研工作的高素质教师。
学生毕业后五年左右的发展预期是(目标内涵):
1.良好的师德修养:能够深刻的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在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中,自觉将“两个确立”转换为“两个维护”,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依法执教,遵守师德规范,传承“敬敷世范、勤学笃行”校训精神,成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2.扎实的专业素养:熟练掌握中学美术学科的知识、理论、技能,具备一定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体系,并有将之融合到美术教学、教研及艺术实践中的能力。
3.较强的教学能力:掌握基础教育教学理论,熟知中学美术课程标准,熟悉中学生心理特点,熟练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娴熟驾驭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能够根据中学美术课程标准具备独立展开中学美术学科教学、教研工作。
4.较高的育人能力:掌握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能够有效结合中学美术教学特点进行学科育人活动;能够胜任班级管理工作,熟悉班级组织、社团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有效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促进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5.较大的发展潜力:持续关注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合作能力,能根据中学美术教学需要,有效开展交流合作,具备成长为优秀的中学美术教师的发展潜力。
视觉传达设计
本专业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大别山区域、服务安徽,面向全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思想政治素质好,理想信念坚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扎实的视觉传达设计基础知识及专业理论,具有较强的设计表现能力,具备相应的设计创新思维、合作沟通技能、自主学习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结合区域产业状况与地方文化特色进行设计实践,能够在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媒体产业、广告包装产业、互联网产业等相关领域胜任视觉传达设计开发、设计应用和设计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预期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能达到的具体目标如下:
目标1:具有优良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
目标2: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及设计实践能力,能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能够使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理论,解决复杂的设计实践问题。
目标3: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分工协作、交流沟通、组织协调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并具备一定的自主创业能力。
目标4:具备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的能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环境设计
本专业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大别山区域、服务安徽,面向全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思想政治素质好,理想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扎实的环境设计专业理论,具备相应的设计创新思维、审美能力、合作沟通技能和自主学习意识,能够以国际设计视野从事环境设计实践与研发,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预期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能达到的具体目标如下:
目标1:具有优良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
目标2: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及设计实践能力。拥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拥有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能够将艺术与设计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用于解决复杂的设计实践问题。
目标3:具有团队合作、分工协作、交流沟通、组织协调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目标4:能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结构、技能和素质。
产品设计
本专业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大别山区域、服务安徽,面向全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和健全人格、具备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掌握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产品设计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着重培养学生产品设计基础能力(包括产品设计基本理论与方法、设计思维与创新、造型基础、计算机辅助软件等),并结合区域产业状况与地方文化特色,将城市文化特征、文旅融合设计等内容融入相应课程,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
预期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能达到的具体目标如下:
目标1.具有强烈的职业认同感、良好的职业素养、团队合作能力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本行业相关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可以与业界同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目标2.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交叉学科所需的基本认知一定的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目标3.能够运用本专业领域知识,为相关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从事产品外观造型、文化创意、界面交互等设计方面的技术工作,成为有一定创新研究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目标4.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和自主学习能力并具备自主创业能力。
动画
本专业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大别山区域、服务安徽,面向全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思想政治素质好,理想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学内容包括各类型影视动画设计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全面解读中外动画产业发展状况和生产技术,并掌握互联网及其它新媒体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制作技法,培养学生具备较高创新思维能力和创作实践能力。本专业在培养学生更高动画艺术素质的基础上,重视动画技术在更多领域中的应用价值,使专业能够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本专业侧重培养学生在信息科技与艺术方面的整合能力,动画设计、制作与创意能力,使成为能团结协作,掌握动画、漫画相关的创作、制作及相关工具应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能在数字创意产业、教育等相关领域从事动画、游戏美术、漫画的策划、影视后期、虚拟现实、AI人工智能、教育或管理等岗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在毕业5年后,预期能达到的目标:
目标1.能够创作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动漫作品来服务社会。
目标2.具有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与动画、游戏、影视后期等数字娱乐、数字创意产业技术发展要求的系统而完备的知识结构体系;
目标3.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能力, 能够在多元环境下有效沟通, 协调开展动画、游戏、影视后期项目的评价、设计与管理等工作;
目标4.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现代技术手段,解决职业岗位程中遇到的技术和管理问题。
目标5.能够综合考虑社会、市场、法律等因素对动漫文化产业问题进行判断和决策,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
目标6.能紧跟动画行业的发展趋势,有意愿和能力通过终身学习适应大数据、VR、AR、人工智能等IT技术结合进行设计。
服装与服饰设计
本专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关于教师教育的相关政策,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皖南、服务安徽、面向长三角,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着重培养学生服装设计及相关产业的延伸设计能力(包括服装款式开发、设计思维与创新、计算机辅助软件等),并结合区域产业状况与地方文化特色,将城市文化特征、文旅融合设计等内容融入相应课程,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预期本专业毕业生在毕业五年左右应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能够适应当下纺织服装领域的发展,融会贯通艺术设计、人文素养和运用等多学科知识,具备将其用于解决服装及时尚领域内复杂设计创新、设计管理问题的能力;
目标2:掌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技能,能够在与服设产业及相关时尚领域从事产品设计与研发、设计管理、时尚传播等等工作,具备解决相关领域实际产品设计、设计管理问题的能力;
目标3:具有人文和科学素养,文化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守职业道德规范,承担社会责任,正确处理设计与社会、法律、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目标4:具备管理工作团队及协调项目的活动能力,能正确认识项目团队中的角色定位,能够组织制定工作计划并有效实施;
目标5:能根据职业和自身发展的需求,应对科技发展挑战,具备运用新技术能力,具备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与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