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概况 -> 师大要闻 -> 正文

人生价值在无私奉献中升华——安庆师范学院87届校友丁德健松潘灾区支教纪实

发布日期:2019-05-09     点击量:

丁德健是安庆师范学院87届化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1987年7月,他从安庆师范学院化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家乡怀宁县洪镇中学任教,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因教学成绩突出他被调到了安庆石化一中。从教二十二年来,他凭借着在安庆师范学院学习期间打下的扎实理论功底和长期执教实践中练就的出色教学能力,一直是学校化学学科的教学骨干,在教学、科研、教研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给我国西部汶川、松潘等地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党和政府举全国之力,动员全国人民抗震救灾。顿时,千千万万的心被牵动了,全国各族人民都行动起来,纷纷以不同的方式,为恢复灾区的生产、生活作出自己的贡献。安徽省也积极参与到抗震救灾的行动中,帮助灾区重建。为尽快恢复灾区学校的教学,省教育厅在全省范围内抽调21名教师赴灾区松潘县对口支援,安庆师范学院87届校友、安庆石化一中化学教师丁德健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肩负安徽人民的重托,他毅然奔赴余震不断的松潘县,参与灾区学校的教学工作,为灾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

10月25日,安徽省省长王三运来到松潘中学看望安徽省支教队驻松潘中学的老师。王省长来到丁德健身边,握着他的手,关切地询问他:“到松潘后,生活可习惯?”丁德健说:“谢谢王省长关心!刚开始不太适应,经过几个月后,目前已经习惯这里的生活了。”“你是教哪个学科的?”“我是教化学的。”旁边的松潘中学校长高武说:“丁老师是教高三网络班的,丁老师接手后,学生的化学成绩提高很快。”王省长接着说:“那学生肯定很喜欢你呀!明年你走的时候学生会挥泪,你可能也要流泪。”丁德健说:“是的,现在我和学生之间很有感情,明年我们回去时,肯定会像您所说的一样,我们都舍不得分别的。”省长的赞许使得他更加安心地为灾区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恢复和发展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我要到四川去,到灾区去”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网络、电视画面上灾区的景象撞击着他的视觉,震撼着他的心灵。每当看见倒塌的房屋,废墟下等待救援的灾民和山路上川流不息的救援人员,丁德健的眼里都噙着泪花。他萌生了去灾区去的愿望,便对爱人说,等把这一届高三学生送走,放假时,就到四川去,到灾区去!他的想法也得到了父母、爱人和远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留学的女儿的大力支持。2008年7月9日上午,当他在学校得知安徽省对口支援的四川省松潘县需要教师时,立刻找到学校领导申请前往。他向组织表示:“我作为一名炎黄子孙,在同胞有难的时候,有责任向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作为一名党员,在党发出召唤的时候,应该听从党的指挥,冲锋在前;作为一名教师,在孩子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有义务到灾区,去关爱他们,为他们健康成长,为灾区重建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石化一中的领导也被他深深感动了,为他争取到了去四川支教的机会。在出发前,他向组织郑重表态:“在地震发生后,我就想以支援者的身份到灾区去,但一直没有如愿,谢谢组织给了我这样的机会,让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我向党组织保证,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我时刻听从党的召唤,我愿意克服一切困难,支援灾区的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愿意为灾区的学生服务,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愿意为同胞做出贡献。”

7月13日,安庆石化一中为丁德健赴灾区举行了简单而庄重的送行仪式。7月14日上午,省教育厅举行了“众志成城——情系松潘,爱心支教”欢送会。当支教队队长、安庆一中阮宜冬老师从程艺厅长手中接过印有“安徽省教育厅赴四川省松潘县支教队”的队旗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程艺厅长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要求支教队员在四川支教期间,要倾情松潘,不辱使命;加强学习,教书育人;增进交流,加强团结;严于律己,树立好形象,圆满地完成这次支教任务。最后,所有支教队员向全省人民宣誓:“我志愿成为一名支教工作者!在特大地震灾害降临之后,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肩负安徽人民的重托,不畏艰险,排除万难,奔赴灾区,传播知识的火种,抚慰心灵的创伤,塑造灾区的未来,为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他们庄重的宣誓感动了在座的许多人,丁德健看到会场有许多人眼里噙着泪花,还有人不停地擦拭着自己的眼睛,他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二、“我要为灾区教育贡献力量”

松潘中学是全县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学,初一有十个班,初二有八个班,高一、高二、高三都有五个班,其中都有四个文科班,一个网络班(理科重点班)。

按照学校的计划,丁德健被安排担任高三网络班的教学任务。班主任龚老师首先向他介绍班级情况。高三(五)班是高三年级中唯一的理科班,与成都七中联合进行网络教学,又叫网络班,所学课程除生物外,全部进行远程教学,同步收看成都七中老师的教学实况,松潘中学老师负责解答学生的疑问。全班有五十人,来自藏、羌、回、汉四个民族。原先的化学教师是政教处副主任,他在向丁德健介绍班级化学学科情况时说,学生的基础非常薄弱,有些学生连一些最基本的数学运算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上障碍很大,涉及到化学计算方面的内容,学生是没有办法进行的;在上课时,认真听课的人很少,更谈不上记笔记。作业必须要多次督促检查,才能交齐。目前使用的资料与成都七中相同,与松潘中学的学生差距很大,所用的资料不适合学生,但又不得不用,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是越积越多,成绩越来越差,信心越来越弱。有些同学已经到了厌学的程度。

丁德健开始并不完全相信他们所说的话,以为是这些老师们的谦虚之词,毕竟这是这所县城唯一一所完全中学的高三重点班啊。但当他拿到学生上学期考试成绩表时,才相信他们这是事实。了解这些情况后,丁德健进行了冷静的思考。他大脑中有了三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进行教学,只在辅导课上进行讲解,这样的好处是没有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新课的教学中不存在适应问题,对于他来说则不存在承担风险,效果的好与坏也都没多大关系。这种方案立刻就被他否决了,因为这不是他来支教的本意,他来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第二种方案是改变完全依赖网络教学的方式,以他个人的讲解代替成都七中的过程教学,这样做的好处是他能调控课堂节奏,掌握学生学习的过程,了解学生学习的程度,但风险在于学生能否改变原来的习惯而适应他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成绩能否有较大的提高。第三种方案是把这两种方法结合,好处是循序渐进地改变,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但问题是怎样结合,结合点在什么地方,结合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都是未知数。思虑再三丁德健还是采用了自己讲授代替网络教学的方法。

7月21日,丁德健走上了松潘中学的讲台,这是他来这里支教的第一节课。他站在讲台前,他看到了战胜灾难、渴求知识、重建家园的眼神,看到了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看到了在大灾大难面前所表现出的坚强、团结的民族精神,他被深深地感动了。

经过一个月的时间,他在熟悉这个陌生的学校,陌生的教学环境,陌生的教授对象和陌生的语言同时,他的学生也经受住了教学认同的挑战。学生由开始时的陌生、排斥到中期的熟悉、接纳,直至后来的亲近、不舍,学生也逐渐喜欢上他的课程,有些学生向他提出要求,希望他能提前进入教室,推迟离开教室,每堂课下课后,在他的身旁都围着一圈学生,不停地问问题,直到下一节课的铃声响起。为了克服语言障碍,他在上课时说着不太标准的怀宁普通话时,尽可能放慢语速,尽可能在黑板上板书,同时在课下也与他们交谈,向学生学习本地方言,用到化学课堂教学中。

一个月后,松潘中学与成都七中一起进行高三零诊断模拟考试。试卷是由成都七中的老师命题。本次考试作为高三第一轮复习之前的检测、诊断性考试,是一次综合性考试,考查范围涵盖高中化学所有知识。网络班的化学成绩是最高分47分,平均分27.9分,最低分12分。看到这样的成绩,他的心情变得异常沉重,他在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的同时,也真切地体会到西部教育与东部的差距,深刻认识国家发展西部教育决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倍感肩上的担子沉重!

根据他一个月来的教学和本次考试阅卷情况,他对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一是化学基础知识非常薄弱,学生连一些最基本的概念都处于模糊状态,基本理论知识根本不能正确运用。二是数学运算能力亟待提高。在这个班的学生中,连二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也还需要列竖式才能计算,就这样还有很多人出错。三是阅读理解能力差。由于四川是多民族地区,在语言教育上与内地不同,在藏族占多数的地区,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以本民族语言为主,到初中后再学习汉语,这样在全部以汉语表达的化学等理科的学习中就存在很大的障碍。四是刻苦求学精神欠缺。一个月里,他把学校发给学生的配套辅导书检查了多次,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有部分学生只愿意做选择题,而计算题或填空题等主观性试题不愿意做或者不愿意去想。找准了学生的缺点所在后,他对自己有了信心,相信在后期的教学工作中,认真考虑教学方法,把准学生的脉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把教与学、讲与练有机结合起来,在一年后,一定会出现新的景象的。

在讲授好每一节课程的同时,丁德健常常打开四川省高考试题,对这几年四川省高考化学试题所考的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研究高考的命题方向,更好地指导现在的学生进行复习。

他根据学生的实践和特点,开展了系列讲座,指导学生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处理好课内与课外、教材与资料、考试与成绩等等一系列关系。在他的扎实工作下,学生的在自信心得到了恢复、进取心得到了激发、忍耐心得到了磨练的同时成绩也在稳步的提高。9月底,丁德健进行了一次单元测试,最高分79分,班级平均分也达到了57.5分,及格率达到了55%,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越来越隆厚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此后的教学中,学生的成绩提高得越来越快了,11月6日,松潘中学举行了期中考试,丁德健仍然坚持用成都七中网校的题目想检验一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最高分82分,最低分23分,平均分47分,最高分和成都七中的学生只差5分,整个松潘中学轰动了。

在松潘一中,丁德健利用一切机会与学生进行着沟通和交流,他对每个同学都不放弃的精神让学生把他当成了知心朋友。有一天半夜他忽然接到一个没有署名的不熟悉号码发来的短信:“丁老师,我是高三(5)班的学生,我想和你聊一下学习的事,可以吗?” “我化学好差哦,我不知道怎么办了,每次考试总是化学拉下好多分。”于是,他约学生第二天下午到办公室详谈。那个叫刘东林的学生说,短信是他发的。针对他的情况,丁德健帮他详细分析了原因和对策,并在后来的教学中给予特别的关注。后来,这个怕化学的学生化学成绩已经高于班级平均成绩10多分。每次考试结束后,丁德健都要找到她,对试卷进行单独分析,对所取得的成绩给予祝贺,指出缺点与不足,提出要注意的问题等等。这样单独辅导的学生还有很多。

三、“高原反应、地震余波让我的信念更加坚定”

根据国家支援计划,他们前往支教的是本次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安徽省对口支援的松潘县。由于学校的房屋因地震受到影响,一部分房屋已被鉴定为危房,不能住人,因为活动板房全部给了学生,校领导就为丁德健他们在离学校不远处租了一处民房,作为他们九位老师在松潘工作期间的住所。

他们从江淮平原来到青藏高原,海拔高度不同,昼夜温度不同,空气湿度不同,日照强度不同,适应成了最先要解决的问题。刚到松潘县中学的几天,丁德健大多在宿舍与学校两地间穿梭,适应新的环境。因为高原反应,他从一楼爬上五楼的办公室时,必须在三楼作短暂的休息,不然的话就会气喘嘘嘘,呼吸困难。

除了高原反应外,其余的三个问题也是丁德健和其他的支教老师也是花了很长时间才适应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吃饭。松潘中学只有学生食堂,而且只是回族食堂,原先在学校食堂就餐的计划就成了泡影。因为气候原因,四川人喜欢吃麻、辣食品,哪怕是炒一盘青菜,里面也要放上辣椒,内地人根本无法适应。起初,他们在学校的帮助下,在学校旁边找了一个小饭馆包伙,但是饭菜数量都少,而且价格远远比安庆高,即便如此在一周后饭馆老板还不愿意继续为她提供服务。最后支教的老师只好靠轮流来买菜做饭解决温饱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温差。7月13日丁德健离开安庆时候,安庆正是盛夏,仅隔一天,他到松潘时,这里在松潘来说最热的季节里,给他感觉已经是深秋和初冬了。早晨起来丁德健上身要穿一件羊毛衫,外加一件夹克衫,下身要穿一件棉毛衫和一件外套;晚上在房间里则要把2000w的电炉开了,才感到没有寒意。在松潘的冬天是非常冷的,一般都在零下十度左右,最冷时要到零下二十度以下。他们的房间两面还是木板墙,根本无法抵御严寒的。第三个问题是饮水。刚来到松潘时,丁德健就象在安庆一样,向水壶中充入自来水,烧开后发现壶中出现许多乳白色的沉淀物。刚到松潘时,他们支教的九个人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后来松潘中学的领导考虑到了这个问题,给他们宿舍配备了饮水机才解决了饮水问题。

5.12的地震并没有让地壳运动的能量完全释放出来,丁德健在松潘中学支教的这半年里,经历的大大小小的余震有几十次, 4级以上的有4次,其中最大的6.1级。7月28日凌晨1:40,丁德健在睡梦中被一阵响声惊醒,听到有人大喊:“地震了,快起来!”他立刻翻身从床上爬了起来,并提醒同房间的另外两位老师赶快起床,打开电灯后,发现桌子上临睡前没喝完的茶水还在茶杯里晃动。这时女房东在门外焦急的喊着:“老师们,你们呆在房间里,千万不要出来!”说话间,楼板、窗户玻璃又发出的响声,他们知道余震再次来临,这是他们首次经历地震,是听从房东的意见呆在房间里,还是尽快跑到外面他们无法拿定主义。如果到外面到外面空旷的地方,还必须穿过长近五十米、宽仅能容两人通过的小巷,巷子的两边还有一人高的石头围墙和砖瓦结构的二层民房,万一在撤离的过程中再次发生余震,导致围墙倒塌、屋顶上的瓦块落下,后果不堪设想。他们商量后决定还是听从房东的建议,呆在床上不动。于是他们就提心吊胆地呆在房间里,默默的祈祷余震不要再来。就在长时间的等待中,他们的神经也渐渐放松,处于似醒非醒、似睡非睡之中时,凌晨3:40,头顶上的楼板又发出了“咔、咔……”的响声,窗户上的玻璃也发出了“啪、啪……”的声音,还有桌子的晃动声,以及桌子上物体的碰撞声,这些声音相互交织在一起,而且越来越大,放在桌上的茶杯也因桌子的晃动倒了,滚动着落到地板上,他们不由自主地用双手紧紧抓住铁床的两根钢柱,好把自己的上身牢牢地固定在床上。在这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他们经历了两次有感地震,而且震感越来越强烈,心情再也不能平静下来,不知道是不是还有余震发生,在什么时候发生,虽然离天明还有比较长的时间,但再也不敢睡下了!三人就一直呆在房间里,坐下,站起,走动;走动,坐下,站起。就这样一直等到天亮。

灾区地震中毁坏的桥梁和滑坡的山体

松潘中学综合楼是学校的最高建筑,共有五层,每层六个教室和五个教师办公室。据学校领导介绍,教学楼建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设计抗八级地震,在今年的5.12大地震中没有受到较大的破坏,经专家论证,可以继续使用。8月1日下午,丁德健正在给高一网络班班上课,突然听到一阵“轰隆隆”的声音,同时教室里有许多学生发出了惊叫声,他不由自主地转过头来,看到教室里大多数学生脸上都露出了一种惊慌的神色,坐在后排的几个学生已经站了起来,还有几名学生跑到教室外的走廊上。几个学生不约而同地回答:“老师,地震了!”他不禁一惊:“什么!地震了?是真的吗?我怎么不知道?”“真的!老师,你是站着的,没有感觉。我们是坐着的,我们的桌子都前后移动了,椅子也在摇摆。我们对地震特别敏感!”这时走廊和楼梯响起了撤离的阵阵脚步声,等学生全部走完后,他也紧跟着跑到楼下。在楼下的空旷地和操场上此时已经站满了学校的学生和老师,大家都表现得非常平静,丁德健虽然还有所担心,但在经历前几次的余震后,对余震倒也不觉得十分害怕了,同时在场的老师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沉着、冷静也感染着他,他深深地认识到,作为支教队的老师,他的一举一动都会映入学生的眼帘,即使心里还有些许担忧,但也应象松潘中学的老师一样,保持镇定。在以后的每一次余震来临后,他都立刻和学校的领导、班主任和老师分头到学生中间,清点学生人数,和学生们一起交谈,稳定学生的情绪,防止出现意外。

四、“母校时刻与我在一起”

丁德健远离故乡来到松潘灾区支教,母校安庆师范学院的老师一直没有忘记他,在时刻牵挂着他。

从安庆师范学院毕业已经二十余年了,母校仍然时刻与他血脉相连。2008年7月,丁德健成为安徽省首批赴四川省松潘县支教队员,除了亲人和校领导外,他没有告诉任何人。从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得知丁德健到四川支教的消息后,原先在化学系教授过他课程的一些老师纷纷通过短信、电话向他致以了美好的祝福和崇高的敬意。7月15日,丁德健刚到达松潘中学时,安庆师范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张国定教授就给他发来了短信:“德健,我在安徽电视台看到你报名到四川支教,很高兴。请注意安全,保重身体,满载而归!”关爱之情溢于字里行间。张国定教授提醒他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做好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7月19日,张国定教授又给他发去短信:“望你笔头勤快些,多记一些案例与反思,回来好好整理,就是成果。保重!”

虽然已经走出校门多年,母校安庆师范学院一直是他汲取营养的源泉。2008年9月底,利用国庆放假回安庆的机会,丁德健专程来到安庆师范学院菱湖校区,拜访张国定教授。二十多年前,丁德健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一学期时,张国定教授为他们讲授的《中学化学教材教法》给予了他深深的影响,他的毕业论文就选择了中学化学教学法方向,在撰写的过程中与张国定教授进行过多次探讨,受到了多次点拨。毕业后,他在教学上遇到了难题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母校安庆师范学院,有几次他还专程回到母校,请教先前的老师。在张国定教授家,丁德健把在四川松潘中学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一一作了汇报。同时就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学化学教学相关问题作了长时间的探讨,向张国定教授请教了有关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张国定教授告诉他:“在四川支教的经历很难得,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你要好好珍惜这次机会,做一些有益的尝试,积累一些素材,把你在教育教学中的体会记录下来,不要怕麻烦;把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情、教情、社情做一些深层面上的研究、比较,不要仅仅停留在表面;再另外在教学之余,还要看看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提高自己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看问题角度的多向性。”张国定教授还送给他一本语文特级教师、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李镇西老师的著作《做最好的老师》,建议他认真研究书中所表现出来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正是听从了张国定教授的建议,在思考如何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丁德健对民族地区松潘县的基础教育状况进行了深深的思考,从基础教育特点、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学管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习惯、有效利用远程教学资源等几个方面写下了近5万字的论文递交给了学校和当地教育机构,对民族地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09年2月,丁德健选择了继续与高尚同行,再次踏上了赴松潘的行程。在刚刚过去的半年里,虽然条件很艰苦,但是他经受住了苦难的洗礼,既磨砺了意志又丰富了人生阅历,既锻炼了自我又增长了才干,在无私奉献中实现了人生价值。相信这半年经历的磨练必将是他人生中一笔最宝贵的财富,更相信他倾注了大量心血的松潘中学高三网络班学生在即将到来的高考中一定会交给他一份满意的答卷的。

安庆师范大学招生考试中心

地址:安徽安庆集贤北路1318号    邮编:246133

本科招生考试咨询电话:0556-5300117,0556-5300067

学校纪委办电话:0556-5300053